全国咨询热线:13903378238 中文English
开云官网手机版
开云app网页版入口

开云棋牌app下载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准备了几十年美国本土不再安全手段让美军上下草木皆兵

来源 :行业动态 时间 :2024-01-15 13:52:04

  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753页的报告,称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一直增长,对事准备也慢慢变得充分,已经具备随时发起统一之战的能力。而为避免美国军事介入,中国除了积极发展反介入能力外,也在逐步扩大自身核武库规模并增强投送能力。

  就比如说报告中称,中国正在探索在太空中永久部署核武器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为其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增添了第四条腿。而他们这里提到的“太空核武器”,指的是所谓部分轨道轰炸系统(FOBS)。报告认为,轨道轰炸能力会极大地降低现有战略防御系统的预警与反制效率,从而增加中美之间爆发直接核冲突的风险。

  这个“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为何会认为中国正在研究部分轨道轰炸系统,根本原因还有追溯到去年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发展报告》。

  在那份报告中,五角大楼声称在中国于2021年进行的一场高超音速武器试验中,测试用的高超音速武器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冲出大气层飞个几千公里后就直接砸向目标,而是以20马赫的速度飞行了超过40000公里。

  此外,五角大楼还表示,该高超音速武器的打击手段并非和导弹一样是直接撞击。相反,在接近目标区域时,弹体从内部分离出了一个更小的物体,并由这一物体对目标进行打击。

  不难看出,如果五角大楼所言属实,那么中国试验的这一高超音速武器就是某种可以携带载荷的长航程高超音速飞行器。而美国所担心的,就是一旦该飞行器携带的载荷能够被替换成核武器,那么它将成为一种足以突破任何反导系统的战略轨道轰炸机。

  这并非不可能,要知道现阶段主流的战略防御系统普遍是以中段反导能力为主,末段反导能力为辅。因为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弹道路径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在卡门线以上的大气层外进行飞行。在这段时间里,身处真空环境的洲际弹道导弹几乎没办法进行任何规避机动,反导拦截弹也就可以较为轻松地拦截来袭导弹。

  然而问题就在于,由于拦截位置位于太空,拦截弹无法像大气层内的防空导弹一样通过气动进行变轨。所以为了确认和保证拦截弹能够准确命中洲际弹道导弹,拦截弹的战斗部结构往往会采用具备真空变轨能力的KKV战斗部。这种战斗部的整体结构十分类似科幻作品中的浮游炮,完全通过弹头外部的数个液体火箭进行变轨,并通过动能撞击的方式摧毁来袭导弹。

  而这也代表着,这些专攻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弹完全不具备拦截大气层内目标的能力。想要拦截大气层内的导弹,还得上专用的大气层内拦截弹。

  好巧不巧的是,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工作高度恰好卡在了卡门线这类具备中段反导能力的拦截弹来说,这个高度太低了。而对于拥有大气层内拦截能力的标准-6来说,这个高度又太高了。一高一低,美军的两大反导王牌没有一个能有效对这一高度的目标构成威胁,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也就等于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虽然美国人吹得很厉害,但中国是不是真的拥有这样的武器就完全是个未知数了。因为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概念并不新潮,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都曾研究过。但正如我们今天所看见的那样,无论是美国,还是从苏联中独立出来的俄罗斯,都没有将这一概念应用在自家的战略核打击能力上,双方的核威慑体系仍然在围绕洲际弹道导弹与中段反导能力进行建设。

  这些迹象无不表明,部分轨道轰炸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不然在军备竞赛的刺激下,美苏两国没理由不会应用这种技术。

  什么问题呢?目前外界一致认为,相比于传统的洲际弹道导弹,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精度不高。这使得该型装备难以胜任对打击精度要求比较高,能够斩首对方的一次核打击任务。

  同时,洲际弹道导弹可以长时间贮存值班,而部分轨道轰炸系统较大的系统体积则表明这玩意大概率需要专用的发射场与运载火箭来进行发射,这显然又不满足二次核打击任务对“随时随地发射”的核心需求。

  在这种一次、二次核打击任务都是能干,但干不好的情况下,部分轨道轰炸系统的地位自然就变得十分尴尬,没有后续发展也是理所应当的结果。

  所以尽管美国方面连续2年炒作中国正在发展这一能力,但对我们而言,这大概率只是一次探索性质的原理性试验。毕竟当年美苏探索这一技术时,中国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门槛。现在有钱有技术了,会试着研究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好用的话就用一下,不好用的话就和美苏一样直接转为技术储备,等技术成熟后再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全国咨询热线: 0315-5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