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13903378238 中文English
开云官网手机版
开云app网页版入口

开云棋牌app下载行业动态

新闻中心

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7日 张志强)

来源 :新闻中心 时间 :2024-02-07 10:43:47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中央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动能源革命,为我们加快发展新兴起的产业、优化提升能源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我们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平台数量较多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难得机遇;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为我们发挥战略叠加优势、扩大开放合作、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机遇。省委对淮南提出“一升一降”和经济总量五年左右翻一番的总要求,寄予了我们加快晋级进位的更高期待。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淮南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提速增效发力期、跨越发展窗口期的重大判断,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市发展主要目标和“两个同步走”的策略安排,增强了我们加快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的信心决心。我们已看到,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进跨越的干劲更加饱满,淮南重拾历史荣光、开创美好未来之“势”正在形成。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充分的发挥日益凸显的区位交通、历史人文、产业基础、丰富资源、科教人才、发展空间等优势条件,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奋力在全省发展方阵中晋级进位、走在前列。

  做好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稳经济促发展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推动五大攻坚行动取得更大进展,各项工作在全省实现更大进位,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迈出更大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议明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粮食产量、碳排放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坚持抓主抓重、创先创优、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在建设工业强市和强化县区支撑上聚焦发力。工业强,则淮南强;县区强,则全市强。必须树立大抓工业、大抓县区、大抓园区的鲜明导向,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更大成效。

  加快壮大新兴起的产业。推进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六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推进芯视佳微显示器、英众智能电子产业园等60个项目建设;围绕新材料产业,快速推进中安联合二期、年产60万吨铁基新材料等31个项目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快速推进蔚来电驱动二期和整车二期、创维商用车等40个项目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推进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中车瑞达电机等50个项目建设;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快速推进抗生素原料药、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等35个项目建设;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快速推进中电投主粮农场、稻香饮食文化产业园等60个项目建设。实施规上工业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战新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个三年倍增计划,全年净增规上工业公司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5家、战新企业70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小巨人企业4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新增上市企业1家、首发上市在审企业1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2家。

  加快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实施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开工建设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中煤新集毛集电厂项目,加快田集电厂三期、凤台电厂三期、洛河电厂四期等项目前期,积极争取杨村煤矿恢复建设。大力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不断的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用好电厂富集资源,建立市企共建机制,规划实施开发区集中供热供汽工程。积极支持淮河能源集团开展煤层气综合利用。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凤台风光储基地、潘集风光储氢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标准化厂房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工程,新增新能源规模200万千瓦以上,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基地。推进500千伏潘集输变电、淮河能源电网侧储能电站、中电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中环中清光伏装备制造、航天锂电池、赛纬锂电池新材料等15个项目建设。编制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制氢、储氢产业化。充分的发挥我市绿电资源在招商引资中的竞争优势,以资源换产业、引项目,谋划打造一批零碳产业示范园。

  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赋能,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筹建数字淮南公司,加强与省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合作,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整体数字化转型,打造1个区域级、2个省级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支持淮河能源、中安联合申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编制大数据基地新三年规划,稳步推进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淮南软件园等项目建设,新开通5G基站1200个,大数据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制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面向煤电化气产业链和制造业企业需求,积极培育壮大工业设计、检测检修、智慧管理、货运物流等服务业。加快省级“灵活用工”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吸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来淮设立区域总部、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培育1家5A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人力资源及关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经济强县强区。着力实施省促进皖北振兴“一县一策”重点举措,支持寿县、凤台县加快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大力推动市辖区产业振兴,支持田家庵区发挥主城区优势,提升城市业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八公山区、谢家集区、大通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盘活工矿废弃地和城中村资源,加快新兴起的产业导入;支持潘集区依托煤电化产业资源,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积极实施城市更新,逐步理顺税收征管体制,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摆脱发展困境;支持毛集实验区推动焦岗湖景区提档升级,打造淮河流域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乡村振兴示范区。制定开发区“一区一策”扩量提质增效实施方案,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发展的主战场、增强竞争力的主引擎。支持市经开区(大通工业园)扩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产业;支持市高新区(谢家集智造园区、田家庵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大数据、新型显示、智能家电产业;支持潘集经开区(煤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支持寿县经开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凤台经开区重点发展光伏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配件、精细化工产业;支持毛集经开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产业。完善“赛马”机制,改进考核办法,激励各县区、开发区在沪苏浙找标杆、在全省进前列。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开展全省百强非公有制企业培育行动,支持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未来的发展,加快打造一批百亿级龙头、十亿级企业,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健全大中小企业产业链配套产品采购对接机制。加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在更大范围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增强政策时效性和精准性。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实施创业淮南行动,积极支持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新的经济形态和模式不断涌现。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非公有制企业1万户,民间投资提高15%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稳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自我加压、积极作为,力争取得更好结果。强化政策落实稳实体。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用好我市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60条”等政策,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强化政银企对接,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学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新增直接融资12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36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以上。支持建筑业企业提升资质、扩大市场,建筑业产值增长20%左右。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因时因地推动房地产市场有效提升,房地产投资提高13%。强化向上争取求突破。紧盯国家和省政策导向,精准谋划项目,建立万亿元项目储备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特别是在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补助、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府专项债等方面,争取更多淮南项目纳入全省布局、进入全国盘子。强化多措并举扩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扎实推进三产“锻长补短”,落实“徽动消费”行动,大力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加快发展线上消费,支持城镇和乡村居民增加住房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促进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加快恢复。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3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组织实施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扎实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坚定不移厚植发展后劲,在扩大有效投资和提升交通能级上聚焦发力。坚持把抓招商、上项目、打基础、增后劲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持续增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动力。

  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坚持重点招商项目月调度推进机制,以实绩为导向强化考核奖惩,提升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加强专班招商、驻外招商,优化布局、充实力量,精耕细作重点区域。加强以商招商,用好招商引荐人政策,发挥商协会作用,构建招商联合体。聚焦主导产业,加强产业链生态招商,建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招商激励机制。加强基金招商,用好产业母基金,争取省产业基金更多参股淮南基金。加强标准化厂房招商,建成标准化厂房208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80家以上。紧抓央企战略性重组机遇,依托在淮央企深化与总部合作,吸引更多央企项目布局淮南。实施“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淮南籍企业家回乡创业。支持本土企业“二次创业”,同等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全年引进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分别不少于200个、7个、3个。

  打好项目建设“组合拳”。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市领导包保推进重点项目,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周调度、重点项目一月双调度、“管行业必须管投资”、投资“赛马”激励等机制,压实市直部门主管责任和县区园区主体责任。强化集中审批、跟踪保障、全程服务,推动前期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加快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价值量。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新开工240个、续建330个、竣工90个以上。强化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5%以上、30%以上、20%以上。

  打好交通强市“组合拳”。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加快提升淮南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区域能级。加快S16合周高速淮南段、S19淮桐高速淮南段建设,开工建设S63怀远至凤台高速、S10扬州至淮南高速。加快寿县至霍邱公路改扩建、毛集至颍上公路改扩建等13个国省干线线寿县段等项目建设,积极地推进合淮市域铁路、合新六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力争谢家集通用机场开工。全力发展港口经济,加快江淮枢纽港、大通港口物流园、皖江物流综合码头等8个项目建设。编制铁路发展利用规划,盘活铁路专用线资源,推进接轨联网,充分的发挥铁路资源优势。编制现代仓储物流基地规划,整合工矿用地、专业化仓储等资源,全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壮大现代物流产业。

  加强教育强市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水平。加快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推进八公山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安理大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支持淮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打造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支持淮南联大、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申办职业教育本科,打造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加快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桥校区、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

  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落实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行动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引领行动,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无研发中心“两清零”。充分发挥安理大科学技术创新优势,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加快煤基固废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统筹在淮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省企科学技术创新资源,提升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协同度、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度。加强与中科大合作,推动“鲲鹏计划”在淮实施。深化与合肥科学岛创新合作,推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建设新能源先进制造中心,争创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区域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12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出台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意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

  加强人才强市建设。深入开展“淮聚万才”行动,推动全市人才提质扩量。深化人才交流合作,引育各类人才2万人以上,新培育“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0家以上。发挥高校人才工作站作用,推动毕业实习、就业见习与留淮就业无缝衔接,让更多高校毕业生留淮就业。拓展淮南市“优才卡”服务功能,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推进技工强市建设,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加快工业强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主动融入,推进与合肥规划衔接、产业对接,加快合淮同城化发展。发挥新桥片区“桥头堡”作用,加快新桥科学技术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建设,推动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园区建设一体发展。支持市高新区、市经开区围绕合肥重点产业加强协作,等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慢慢地加强吸引力。深化与闵行区结对合作,加快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科创孵化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共引、人才共育、效益共享。支持县区园区深化对口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借势发展。新签约上海来淮投资项目数、资金额均增长15%以上。加快建设中国(安徽)自贸区淮南联动创新区,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国际友城合作,积极开展双边交流。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5%以上、20%以上。

  (四)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更新,在增强集聚活力和提升功能品质上聚焦发力。高水平编制完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以规划建设管理上的水准大提升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突破。

  大力推进城市集聚发展。坚持城市南向发展不动摇,以山南新区为主战场实施城市开发,抓好片区城市设计及单元规划编制,推动谢家集区、大通区与山南新区毗邻区联动发展,推进项目大建设、功能大配套、品质大提升。开工建设春申里商业街、汤洼大坝公园、双创人才公寓、文化发展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市中医院新院、春分中学、芙蓉苑等项目,建成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高新区人民医院、香樟苑六期等项目,不断的提高人口集聚度、城市宜居度、经济密集度。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以田家庵区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紧抓姚家湾、新淮村等9个片区攻坚,一体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公共设施完善;统筹山南山北联动发展,推动老城区人口和功能有序向山南疏解。以春申湖片区为重点推进城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打造城市生态修复示范区、资源型城区转型样板区。全市改造棚户区(城中村)27070套、老旧小区29个,持续巩固改造成果,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保障性租赁住房23608套。统筹解决“难安置”“难”问题。推进龙王沟等3条城市水系综合整治,改造更新城市排水管网21公里。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建成龙湖公园游乐园、天一菜市场、上郑菜市场等项目。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新建口袋公园、街头游园15个,打造一批“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

  大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抓住开发性金融支持基础设施整市推进试点机遇,全年完成城建投资35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和风西路等12条市政道路。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过山、过铁、过河通道问题,加快中兴路下穿工程进度,开工建设学院路下穿工程、东支一路,启动淮河大道北延跨淮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加大淮河岸线整治力度,打通淮河城市圈堤道路。建成山南水厂,推动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全覆盖。完成110千伏舜南输变电等工程建设,不断的提高供电可靠性。启动智慧燃气项目建设,实现老旧燃气管网应改尽改。

  大力提升城市管理上的水准。坚持精细化精致化管理,加快“城市大脑”项目建设运营,持续开展城市体检,谋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沿街外立面、架空线缆等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打造一批示范道路、示范街区。科学统筹道路管网建设维修等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着力解决道路反复开挖问题。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持续提升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垃圾分类终端处置项目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明年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决胜之年,我们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勠力同心、全力以赴,以背水一战的决心,确保创建成功!

  大力推进城旅文旅融合。完成战国楚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启动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江淮运河(淮南段)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加快江淮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以整体意识谋划大八公山保护开发,提升八公山风景区、寿州古城保护利用水平。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建成非遗文化街区,积极开展非遗展演和“非遗购物节”活动。深度挖掘淮南的山水资源、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旅游推介,推动优质文创产品和旅游服务产品开发,努力提高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全国咨询热线: 0315-5100217